公司動態
(一)歷史淵源
祁門建縣于唐永泰二(766),祁門產茶,則可上溯至建縣前的秦漢時代。據有關史料載,晉代(265—420)皖南一帶就有大量茶葉作為貢品進獻皇室。南朝(420—589)時,茶產地分布于皖省各地,長江流域的人逐漸把茶當成普通飲料(參見吳覺農、范和鈞合著的《中國茶葉問題》)。到了唐代,祁門茶業生產已頗具規模了。唐大中十年(856)楊曄著的《膳夫經手錄》中說:“歙州、婺州、祁門、婺源方茶,制置精好,不雜木葉。唐成通三年(862),歙州司馬張途在《新修閶門溪記》中說祁門“山且植茗,高下無遺土,千里之內,業于茶者七、八矣。由是給衣食,供賦役,悉恃此。祁之茗,色黃而香,賈客咸議,愈于諸方。每歲二、三月,赍銀緡繒素求市,將貨他郡者,摩肩接跡而至”。由此足以看出當年祁門茶葉生產規模之大,商品茶貿易之興盛。
清朝末年,世界茶壇風起云涌,正如陳椽先生《中國名茶研究選集》中說:“當時綠茶銷路不好,外銷僅占出口量的10%左右,紅茶暢銷,市價高于綠茶,相導仿制,勢所必然?!痹谶@樣的時代背景下,祁門工夫紅茶應運而生。
關于祁門工夫紅茶創制,目前比較一致的說法是,清光緒元年(1875年),祁門南鄉貴溪人胡元龍開始試制紅茶,據1916年《農商公報》第二期記載:“安徽改制紅茶,實肇始于胡元龍(又名胡仰儒)。胡元龍為祁門南鄉之貴溪人,于清成豐年間,即在貴溪開辟荒山五千余畝,興植茶樹。光緒元二年間,因綠茶銷場不旺,特考察制造紅茶之法,首先籌集資金六萬元,建設日順茶廠,改制紅茶,親往各鄉教導園戶,至今40余年,孜孜不倦”。光緒二年(1876年),黟縣人余干臣在祁門西鄉歷口設茶莊,仿福建閩紅的方法試制紅茶。由于祁門茶葉特性十分適宜制作高品質的紅茶,所以二人均獲成功,“祁紅”由此誕生。
祁門工夫紅茶一經問世,即以其高貴品質享譽國內外,并很快暢銷于英國、美國、德國、法國、丹麥等數十個國家與地區。祁門紅茶價格在國際市場的高香名茶中排居靠前,并贏得很高贊譽。歐美諸國人們對祁門紅茶特別喜愛,每當新茶上市,人人爭相競購,交口傳揚“中國的祁門香來了”,都以能買到祁門紅茶為自豪。土耳其詩人??嗣诽刭澝勒f:“我在中國的香茶里,發現了春天的芬芳?!?
1915年,北洋政府在祁門設立專門茶葉科研機構“模范種茶場”(后易名為茶業改良場,即今天的安徽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),一大批茶葉界大師級人物如吳覺農、胡浩川、莊晚芳、錢梁、馮紹裘、陳觀滄、陳椽等都在此工作或學習過。為祁門紅茶種植、采制、規范工藝流程做出了貢獻,祁門紅茶生產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。鄧小平同志1979年視察黃山曾說到“你們祁紅世界有名”。薄一波同志1990年為祁門茶廠專門題詞“茶中英豪、譽滿五洲”。 早在1961,祁門紅茶就被國家選作外事禮茶。祁門茶廠分別在1986年英國女王來訪中國和1991年5月江澤民總書記出訪前蘇聯期間,精選祁門工夫紅茶作為外事接待和訪問禮茶。如今的祁門紅茶,不僅是祁門馳名中外的特產,更是一種品牌、一種文化。
(二)自然環境
祁紅產區,自然條件優越,山地林木多,溫暖濕潤,土層深厚,雨量充、沛,云霧多,很適宜于茶樹生長,加之當地茶樹的主體品種──櫧葉種內含物豐富,酶活性高,很適合于工夫紅茶的制造。
祁門紅茶,全縣地區并非一致,分為三域,由溶口直上到侯潭轉往祁西歷口,在此區域內,以貴溪、黃家嶺、石跡源等處為優,;由閃里、箬坑特到渚口,在此區域內,以箬坑、閃里、高塘等處為佳,;由塔坊直至祁紅轉出倒湖,這區域以塘坑頭、泉城紅、泉城綠、棕里、蘆溪、倒湖等處為代表。貴溪至歷口這一區域紅茶,因其質量較優。
茶葉的自然品質以安徽省黃山市祁門縣歷口古溪、閃里、平里一帶較優。當地的茶樹品種高產質優,植于肥沃的紅黃土壤中,而且氣候溫和、雨水充足、日照適度。
- 上一個:【祁門正源茶廠】告訴你如何鑒別祁門紅茶
- 下一個:祁門紅茶—在傳承與創新中發展前行